绿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绿板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习近平五一节向劳动人民派发八大红包

发布时间:2021-01-25 10:21:45 阅读: 来源:绿板厂家

习近平五一节向劳动人民派发八大红包

有人解读,中国经济又要回房地产、政府投资、印钞票的旧模式了。我则认为,我们要关注点放在“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”。

===本文导读===  习近平五一节向劳动人民派发八大红包

四大结构之变折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基本面向好将为中国经济带来“四大红利”  美国前财长鲍尔森:中国经济放缓不是灾难 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  五一早晨醒来,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会议公报详细分布。  有人解读,中国经济又要回房地产、政府投资、印钞票的旧模式了。我则认为,我们要关注点放在“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”。  我今天不对会议公报一一解读,只是讲一点,中央、习近平要向全国劳动者发钱派红包了。  一、五一节大会上,习近平就说: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改善就业环境,提高就业质量,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。  二、两会已经做出决定,退休工人的退休金今年涨10%。  三、有人呼吁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1000元生活补助,这确实有点高,但发500元可能办得到。  四、医疗问题中央已经有了明确意见,以前的医疗市场化错了,要重新改革,要建立医疗保障福利。  五、还有住房问题,地方政府虽然在救楼市救财政,但中央非常明确地强调住房是民生产业,住房困难人群要通过棚户区改造等解决。绕开市场化的高房价,通过惠民生解决。李克强已经逼着银行去棚户区看看,不要只给开发商贷款,也要给棚户区改造贷款。如果不准政府从开发中赚钱,棚户区土地免费,盖房子每平方米只需要二三千元就足够了。政府不盖,我们就集资建房。  六、不只是降房价,还要减税。下调个人所得税,为企业减税。这些政策总被阻挡,但一定会突破。李克强已经要求,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,于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,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。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,合理扩大免税品种,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,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。这样买国外廉价商品,就不用去香港、新加坡、韩国和日本了。个税一定会降,企业的税赋也会降低。  七、鼓励创业。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,各地开始制定各种支持鼓励政策。相信你的创业会得到资金支持。  八、10万QE促消费。这可能是最大的红包。近些时间来,央行正在力推10万QE,救地方债。我们不妨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”,10万QE不救地方债,而是作为消费券发给全国人民,每人差不多8000元。因为地方债是救不起来的,救不起来的事,投得钱越多,亏得越多,就索性不救了,该死的就让他死去。中国经济最没力气的是消费,那就给消费加油。规定8000元,今年花5000,明年花3000,只能用来购买国产货,不准购买奢侈品,就促进了拉动了中国制造业。银行不愿意给企业贷款,10万QE就算是给企业的贷款。还规定,企业不许像医院那样乱涨价。  有人会说,这是异想天开,哪里有钱来向老百姓派钱发红包?  别骗我们!以为老百姓不懂经济学呢?  中国M2印了120万亿钞票,银行存款124万亿。一年60多万亿的GDP只需30万亿就够了。其他的钱到哪里去了。把这些钱拿回来,国家根本不用再印钞票,就非常充足。  你也不要以为你们做得这些坏事,把银行的钱骗出去藏起来习近平不知道,这些钱是一定要要回来的!(凤凰网)  徐明天:自称找到人类现存第一部书的人。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、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、深圳商报记者、财经作者。

四大结构之变折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面对煤炭市场供大于求、价格下滑的严峻挑战,神华集团转变发展理念、调整结构,发电、运输业务利润对公司业绩贡献上升,对冲了煤炭市场疲弱的影响,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,实现了较好的经营业绩。  这种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,也是当下中国经济谋求转型升级的缩影。  “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回落,但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,转型升级步伐加快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,从产业结构、需求结构、收入分配结构、节能降耗等主要指标都能得到反映。  --产业结构优化,服务业领跑。  近年来,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,从2013年的46.9%升至2014年的48.2%,到今年一季度占比首次过半,达到51.6%,显示我国经济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。  一季度数据也印证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: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1%,网上服务零售额增长43%,居住、医疗保健、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增速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消费。  --需求结构改善,消费作用稳健。  从一季度数据看,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,但消费仍然稳健。同时,三大需求内部的结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。  投资方面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.3个百分点,但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.1%,增速比前两个月提高2.5个百分点。  消费方面,尽管一季度消费增速略有放缓,但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达到41.3%,新的消费模式、新业态不断涌现。  出口方面,增长4.9%,但部分高端制造品出口增速大幅超过整体水平,显示我国外贸“优进优出”、比较优势转换的进程加快。  --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改善。  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.1%,增幅超过7%的GDP增速。国家统计局专家分析,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,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下降,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去年同期缩小0.05.  --能耗水平下降,能耗结构优化。  从能耗水平上看,一季度,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.6%,继续保持下降态势。  在能耗结构方面,用电量结构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。一季度,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.6个百分点,工业运行压力加大。但与此同时,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落,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远超一二产业,也比去年同期提升0.4个百分点。  “总的来说,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,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的逐步消化等因素叠加,决定经济运行将持续承压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,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加重视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,引导过剩产能逐步退出,促进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。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、升级,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,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。  盛来运认为,今年以来,我国加快改革步伐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中国经济在分化调整中,一批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,中国经济向“中高端”迈进的步伐比较明显。  尽管如此,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仍然紧迫。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大,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,高投入、高消耗、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。  “更加强调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,发展不但是总量的继续扩大,更是结构的不断升级,这是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。(新华网)

基本面向好将为中国经济带来“四大红利”  当前,在国内经济下行持续加大,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。当然,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更要看到困难和挑战。眼下,经济投资增长乏力,新的消费热点不多,稳增长难度加大。与此同时,工业产品价格连续下降,生产要素成本上升,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愈发突出,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产能过剩问题突出。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,使得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产生担忧。我们认为,这些问题和挑战,是“三期叠加”背景下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外在表现,是新常态下经济全方位优化升级的暂时性调整。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,正在向形态更高级、分工更复杂、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力、韧性和回旋余地,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,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。  一、信心来自中国经济韧性好和潜力足  中国进入发展新常态,经济韧性好、潜力足、回旋空间大,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“大国红利”、“后发红利”、“发展红利”、“改革红利”。  新常态下,中国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,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将支撑中国经济向更高、更好、更稳的水平迈进。 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。应该承认,经济进入新常态,经济下行的挑战十分明显。但中国经济早已不是“小个子”,而已成为“大块头”了。经过36年的高速增长,经济体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,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。从世界排名看,中国已连续赶超意大利、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日本等经济强国,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。2014年的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两个日本,仅增量部分就相当于一个瑞士。从发展速度看,近30多年来,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,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“中国奇迹”。经济新常态下,我们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,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,而财力的增加能够为促进经济发展、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。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,党的十八大确定的“两个百年”奋斗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,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“大国红利”。 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。中国进入发展新常态,经济韧性好、潜力足、回旋空间大。从城镇化角度看,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。2014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4.8%,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,仅为36%左右,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中国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,将直接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。研究表明,未来10年,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,将带来超过,40万亿元的投资,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。从工业化角度看,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,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,除东部少数经济发达的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,中部、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,不少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。因此,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多元化的“后发红利”,这些动力足以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。 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。2013年,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.1%,首次超过第二产业,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,这一比例攀升至48.2%,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。在支撑我国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,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,但在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%之后,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,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,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。由于地理条件、发展基础、历史文化等因素,在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,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,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,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“发展红利”。 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。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、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“突破口”和“当头炮”,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2013年以来,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,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。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、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,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。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.5万户,同比增长14.23%;新登记注册企业365.1万户,同比增长45.88%。这些实实在在的“改革红利”,既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,也昭示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。  二、耐心来自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  随着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,中国经济必将爬坡过坎、行稳致远,顺利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“双目标”,顺利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。  当前,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,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“换挡”,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“收敛”。随着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,中国经济必将爬坡过坎、行稳致远,顺利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“双目标”,顺利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。  一是为经济增速减缓留出一份平常心。中国是一个大国,或者说是一个“巨型国家”,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其他国家相比没有可比性。俗话说,“船小好调头”,而掌控好中国经济这艘巨型“航空母舰”绝非易事。从先发国家的成长经验来看,全球仅有12个国家曾实现过以7%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。但这些国家无论是人口规模,还是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当下的中国都不可同日而语。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,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,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,不必纠结于GDP增速,追求动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,既无必要,也不现实。只要就业保持整体稳定,增长质量持续向好,增长速度运行在合理区间,中国经济就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好。7%左右的增长目标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依然是非常高的,高增速不应成为政府的“包袱”。  二是为创新驱动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。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·波特将人类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、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。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增长的基础主要是土地、资本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。投资驱动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。创新驱动阶段,主要依靠知识创造和应用,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从而驱动经济长期、稳定增长。应当看到,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、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,从“中国制造”走向“中国智造”所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,离依靠“技术红利”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。创新驱动发展,不可能“毕其功于一役”,需要一些时间来实现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目标。无论是建立有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体系,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,还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,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,“弯道超车”的求急心态并不可取。  三是为经济结构调整留出足够的空间。我们应看到,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,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,需求结构、区域结构、城乡结构、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。消费方面,信息、旅游休闲、养老家政健康、住房、教育文化体育等新的增长点正在培育和壮大。从投资方面看,我国正在启动和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,包括棚户区和危房改造、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具有“公共产品”属性的民生项目,以及中西部铁路和公路、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,水利、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,这些项目的推进将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提供很大的回旋余地。从区域发展方面看,我国推动实施的“四大板块”和“三个支撑带”组合战略,已亮点频出、初显成效。从产业结构方面看,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+”行动计划已经深入人心,蓄势待发。要实现这些战略举措的最终落地,实现新一轮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,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。  四是为全面深化改革留出足够的耐力。当前,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,吃拿卡要、“红顶中介”、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,建立法治政府,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。我们必须拿出壮心断腕的决心和耐力,敢于啃硬骨头、涉险滩,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2015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,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。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,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。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,提高市场效率,优化资源配置,建立起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,积极发挥金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。此外,在财税体制、投融资体制、国企国资、价格领域的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。我们坚信,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,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必将逐步显现,中国经济必将再创辉煌。(中国经济时报)

美国前财长鲍尔森:中国经济放缓不是灾难 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  4月15日,纸质版《华尔街日报》发表美国前财长鲍尔森的署名文章,题为《让中国市场发挥神奇力量》。文章指出,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是灾难,靠印钞票不能解决这一问题,关键要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,减少对国有垄断部门的扶持,向私营部门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。文章编译如下:  一、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经济放缓作出过度反应。上个月,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时,将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%,这是25年来中国最低的增长目标。李克强还告诉全世界:今后,经济放缓将成为“新常态”。对此,许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都作出了过度反应。一方意见认为,中国领导人肯定不能容忍经济放缓。他们预测,北京将动用以前的老办法,出台数十亿规模刺激计划。另一方意见则认为,中国经济正从悬崖上掉下来。这些怀疑派的理由是,如果用以往的标准来衡量如今的中国经济,7%慢得让人无法承受。  二、中国这艘“大船”掉头不是小事。中国增长放缓本身不值得担心,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。从长期看,李克强把7%作为“新常态”下的增速,甚至还过于乐观了。如果中国政府真能言行一致,面对增长放缓的“新常态”,努力深化改革,调整结构,积极创造新的增长机遇,如允许私营企业进入银行、电信等领域,与国有垄断企业开展竞争。那么,中国确有可能实现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为稳健的增长。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历史性转变。把一个总规模为10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,从债务、产能过剩、结构性低效等问题的纠缠中解脱出来,是一项艰难的政治任务。中国这艘“大船”掉头不是小事,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。  三、中国模式已到非改不可地步。中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。持续近40年的中国发展模式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结构性缺陷问题,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性剧烈下行。在这场灾难中,中国也不能幸免。中国发展模式过于依赖政府投资、外贸出口和产业政策,偏向臃肿自负的国营部门,并以补贴价格鼓励他们大量消耗土地、能源、信贷等资源。中国变成了“能源密集型”经济而非 “能源节约型”经济。这种有害组合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,也伤及环境保护。改革的需要是不容置疑的。尤其是当两位数增长已成为过去,改革的需要更可能是永恒的。长期可持续的、有质量的增长,是习近平的目标。北京正尝试创造一种新的模式,一种环保型的、以消费、竞争及私营部门公平参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。  四、打破垄断、鼓励竞争是发挥市场作用的关键。在我的《与中国相处》新书中,我从个人经历角度,描述了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。在那段时间里,中国的投资者和商人对令人咋舌的增速习以为常。可如今的情况不同了,比如市场竞争政策,中国领导人已承诺要为私营部门松绑。2013年11月,李克强在会见我时说,“我们必须消除那些不合理的约束和限制,让市场释放创造力”。要解放中国私营部门,就要允许他们进入国有垄断领域开展真正的竞争。这也意味着必须中止国有垄断部门享有的能源、土地及其他资源优先权。同时,还要实现利率自由化。这也是我的老搭档、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承诺的目标。北京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浮动的下限。最近几周,周小川承诺要放开存款利率。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信号。  五、中国除了改革别无道路可走。在增长放缓情况下,北京有三种选项:一是出台新一轮大规模刺激措施;二是先熬过当前难关以后再说;三是全面深化改革。第一种“强刺激方案”会加剧中国经济失衡,将不可回避的矛盾推后,把北京慢慢推到悬崖边上。第二种“不作为方案”会危及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,因为改革迟缓风险要大于改革过快风险。第三种“深化改革”是最佳方案,同时也可能是北京的唯一可选方案。关于中国改革前景,一直有正反两方意见。我本人一直保持谨慎乐观。中国领导人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。在我的新书中,我把这个问题非常直白地说了出来:中国改革成功与否,将取决于中国何时、在何种程度上取消针对国有部门的补贴和政策优惠,向私营部门开放能源、金融等领域,鼓励外国公司参与形成竞争氛围。习近平能做到这些吗?我本人不会怀疑。习近平需要通过他的影响力让中国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,减少既得利益部门的阻力,推动那些尚未形成共识的、最艰难的经济改革取得重要进展。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,我相信市场会显示其神奇力量。中国必须致力于释放经济活力。(商务部网站)

河北订做衬衫厂家

河北冲锋衣订制厂家

天津广告衫定做公司